推进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创新
作者:开云电竞 发布时间:2025-03-21 点击数:
□ 王俭民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各类思政元素,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在政治方向、教育目标、发展路径、价值追求等方面同向同行,是落实立德树人、培根铸魂工作的新探索和新任务。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主动承担起责任、率先响应、认真践行。
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常态化、系统化工程,需要高校管理层给予相应的管理支持和组织保障,以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。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,自觉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议事日程。成立专门工作小组,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工作,制定切实可行、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、管理办法、推进策略、验收标准、考核体系等,做到有条不紊、重点明晰、目标明确、责任到位。同时,构建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,为教师培训、硬软件设备更新等提供充足资金;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监督机制,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,对教学目标、教学大纲、内容编排、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评估。❎
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。组建一支理论扎实、业务精湛、技能卓越的师资队伍,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石和前提条件。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理论培训。体育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理论素养,自主利用各类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我提升。高校应完善职前培训、职中培训、职后培训等,将体育课程思政所需的原理、内容、技巧、理念等融入培训体系,帮助体育教师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;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论坛、教学研讨会、集中备课、集体教研等活动,构建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“共上一堂课”的交流机制,帮助体育教师尽早掌握课程思政的技巧和策略;开展教学观摩、微课比赛、知识竞赛、实践研修等活动,帮助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及时自检。
体育课程思政是要实现育人与育才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。因此,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更多关注价值重塑和思想教化。以学生主体的认知需求、价值期待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,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主题和教学目标,进行针对性内容供给。针对低年级学生,侧重于对其进行爱国主义、理想信念、体育精神、健康观等的教育;针对高年级学生,侧重于规则教育、辩证教育,引导学生形成学科必备的思维素养、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。同时,开展直播教学、仿真教学、在线互动、沉浸式体验等教学活动,引入热点话题、焦点话题,充分运用理论优势和话语阐述优势开展正向引导,增强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亲和力,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,引导学生成为知行合一、德才兼备的新知识青年。
(作者单位: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)
